这座小众园林,老苏州都舍不得分享!

【导语】:这座小众园林,老苏州都舍不得分享!


苏州园林向来是苏城的名片。


江南富裕,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大户人家精致的心思与大笔的挥霍沉淀为如今别具韵味的苏州园林。观景、散心、听古事,苏州园林象征着古老的雅致,在园林里走一圈,总觉得自己也沾染上几分闲散文人气。


有人说园林里的肯定都是外地游客,这话老苏州听了定然笑而不语。穿过吴趋坊,走向文衙弄深处,那里藏着一个几乎只有本地人才会光顾的园林。如果说人气颇高的其他园林是外地游客初识苏州的窗口,那艺圃就是苏州人留给自己的一片清净。



NO.1

藏在小巷深处的艺圃

是本地人私藏的一方清净


艺圃是从市井烟火气里长出来的园林。在热闹的吴趋坊中穿梭,弯弯绕绕走至文衙弄深处,才会发现藏身于巷内的艺圃。



艺圃始建于明代,原名“醉颖堂”,为袁祖庚所建;后文震孟入主醉颖堂改名为“药圃”,清初时才更名为现在的“艺圃”。



隐于深巷中的园林不宜过大,艺圃面积约6亩,与拙政园等比起来显然是小了很多。从青瓦窄门中穿入,盘虬在白墙上的树木将纷扰俗事隔绝在外,门内皆是闲适。



艺圃精巧,池水、亭台、假山没有壮观之感,园景却分外明朗。临水而建的布局能将景色尽收眼底,山水交融,树影丛丛。



秋季萧瑟,厚重的沉稳感扑面而来;若是夏季来此,一定是郁郁葱葱的蓬勃之景。但秋季游园别有韵味,物哀之美与清幽意境相得益彰,走走停停更是思绪万千。



艺圃是小,但艺圃内却有苏州园林中最大的水榭——延光阁。延光阁凌驾于水面之上,窗外便是开阔水面,夏季在此赏荷,风光一定大好。



浴鸥庭院位于西南角,三门构造使它别有洞天。一门望向那门,却不知空间有多深,这便是含蓄的古典造园艺术。


“响月廊”、“博雅堂”、“世纶堂”、“馎饦斋”、“东莱草堂”......艺圃承载过几代主人的生活起居,质朴的古意散在每个角落。


▲响月廊


▲馎饦斋


▲世纶堂


▲东莱草堂


光影斑驳,几百年的时光里艺圃几经易主,岁月里的起起落落成了雕花、漏窗上的故事,沉默地向过往行人展示着历史的痕迹。



NO.2

苏式生活的悠闲适意

艺圃内外皆可寻


大部分人去园林是为了欣赏建筑精巧之美,但老苏州们去艺圃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年四季艺圃景色各有不同,将这样静谧的景色记录在相片里,是老苏州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花草树木是自然之美,在自然之美中留下自己的身影也是一种纪念。即使已经来了好几次,遇上合眼缘的新景,还是会忍不住再多拍几张。



亭中远眺、四处散心,在艺圃打发时间,成了悠闲生活中最为诗意的一环。任岁月白驹过隙,在园内流淌的还是慢时光。



懂艺圃的人就知道,来艺圃一定要去延光阁里喝杯茶。


一杯碧螺春,三五知己好友,适适宜地品香茗、讲闲话,东家长西家短,旧事新事皆可谈。“孵茶馆”、“孵茶馆”,讲的就是一个“孵”字,嘈杂中求清净,俗世里寻心静。



也有人会自带收音机,收音机内评弹声悠悠,收音机外攀谈声不断;一雅一俗,恰到好处,正如这百年沉淀后隐于闹市,开始包容起琐碎俗事的艺圃般接地气。



艺圃内是苏式悠闲生活,艺圃外也是一片人间烟火。晾衣物、晒太阳、上下班,住在艺圃隔壁的居民们用有条不紊的日常将艺圃点缀得朴实而生动。



老藤椅、青石板、剥落的旧墙体,就是这般得天独厚的巷弄风情才使深巷中的艺圃在苏州园林中如此与众不同。




苏州以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闻名,却也是一座经济迅速发展的大都市;苏州人偏好记忆里的悠悠慢时光,却也不得不被生活推搡着往前。


但还好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能饮热茶赏旧景,将四时不同的苏式精致融进自己的平凡生活里。


重拾闲散时光,重温江南故梦,这大概就是艺圃存在于此的意义吧。


姑苏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微信搜索并关注姑苏网,对话框回复园林,即可获得园林相关推荐内容。
广告热线:0512-65301757 传真:0512-65291836 投诉咨询:0512-65291521 法律顾问:江苏悦孚律师事务所 汪萌之律师 李晓燕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05031257号 经营性ICP证: 苏B2-20140130号 苏网文〔2023〕5276-226号
版权所有:苏州互联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24 gusu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 《姑苏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jubao@gusuwang.com 举报电话:(0512) 653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