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生这样上博物馆课程

【导语】:学校博物馆

鼓励小学在下午3点半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推进馆校合作共建……日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博物馆云集的苏州,学校和博物馆之间是如何互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博物馆课程的呢? 


教育博物馆:馆校合作共建结硕果

作为展示苏州教育形象的新窗口和传播苏州文化教育的新平台,位于醋库巷内的苏州教育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便开始探索面向青少年的博物馆课程。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如今苏州教育博物馆“第二课堂”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被学校认可,这座隐藏在小巷里的园林式博物馆也成为家长眼中的网红打卡地。


苏州教育博物馆馆长叶敏告诉记者,苏州教育博物馆目前开设了三大类课程,分别是面向普适性未成年人的课程超市,为孩子们提供多元选择;依托馆藏资源的专题类课程,比如古建美育、楹联课程等;馆校合作类课程,根据学校需要进行私人订制。


以馆校合作类课程为例,近年来,苏州教育博物馆与苏州市实验小学、苏州市觅渡中学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多个学校开展共建活动。2017年8月31日,苏州教博与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成立“教博小小讲解员”团队,上学期间,每个月一次,每次安排6名学生来馆讲解,寒暑假为每周一次;2017年10月27日,教博与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共建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基地;2018年4月18日,教博与苏州市振华中学校联合开发“振华小微课”课程,内容包括了解苏州教育史、传授讲解技巧、进行中英文讲解实践等,开启了馆校合作新模式。


除了把学生引进来,苏州教育博物馆也在尝试把课程送进学校。今年5月,以“一封画信 为你加油”为主题、汇集苏浙沪鄂四地十城少儿结对抗疫期间的画信作品的画信展,在苏州教育博物馆拉开帷幕,现场共展出少儿画信千余幅。9月,苏州教博“思政课大礼包”——“童眼看展 童心向党: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走进苏城多所学校,开启联展、巡展。“抗疫画信展”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从“学生进馆参观”的被动,到“博物馆送展进校”的主动,再到“馆校合作授课”的联动,不断丰富着教育手段,挖掘着课程深度。


校内博物馆:校园里的别样风景线

身为教学主阵地,苏城学校也在积极挖掘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校本课程,一些学校甚至还拥有自己的校内博物馆。

在高新区文正小学校的红领巾168空间里,就有一个师生共同打造的文博馆。不同于校外博物馆,这里摆放的既有孩子们小时候用过的东西,一双绒线鞋或一颗乳牙;也有爸爸妈妈小时候的一本作业本、一张奖状;还有来自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老物件,暖手铜炉或梳妆匣……不仅如此,文博馆还收藏着来自校内老师和校外友人的捐赠品,校长陆春花捐赠的老式水壶、曾经风靡家家户户的黑白电视机、老放映人捐给学校的老式电影放映机、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赠送的8米长卷等,每个物件后面都珍藏着一份宝贵而美好的回忆。

学校“神秘博物馆”社团老师叶裕超告诉记者,文正的文博馆不仅是静止展示品,它还走进了教育教学。“学校通过组织识‘宝’、鉴‘宝’、说‘宝’、传‘宝’等活动,希望孩子们触摸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体会成长,感悟生活真谛;传承精神,感受社会发展的时代烙印。”叶裕超说。


在百年老校苏州市第三中学校的校园内,也隐藏着一座博物馆——地震科普馆。自1976年11月学校建立地震测报站以来,苏州三中老师已经坚持地震测报40余年,这里也是苏州市9个地震前兆监测台网之一。由玻璃金字塔、长廊和“小红楼”构成的地震科普馆建筑群高低错落,别有韵味,成为苏州三中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走进三中的地震科普馆,不仅可以看到多年来的测报记录、古老的地震仪器,还能看到一台由学校地震工作者自制,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利用重钟摆原理进行测报的地震监测仪。地震科普馆还设有监测室、VR体验室,让这里成为集展示、监测、体验、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科技探究场所。


2017年11月,苏州三中地震“课程基地”被苏州市教育局立项为市级课程基地。2019年11月,苏州三中地震科普馆被命名为“苏州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课程基地有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8人,所有专兼职教师均具备科学规范讲解地震知识的能力。为了便于兴趣小组师生下载研究全省台站监测信息,基地还申请了江苏省地震前兆台网数据库账户,供师生学习地震前兆记录与分析。目前,基地还开设了地震科普校本课程,并排课进课表。


苏州三中地震科普课程基地老师周杨介绍,苏州三中是苏州第一个中小学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每年都有很多中小学生来参观学习,基地不仅面向学生开放,市民也可以预约参观,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知识。

走读博物馆:苏城少年的另一种学习


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博物馆众多的苏州,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进博物馆,已成为苏城青少年学生最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而在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名录里,仅历史文博类场馆就有17家,其他类别中名称带有博物馆的有13家。数据统计显示,从2017年7月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启动以来,历史文博类的体验站历年总签到数已达246288次,名称有博物馆的13家体验站签到总数达296089次。


作为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之一,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是青少年的热门打卡地。而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生肖邮票博物馆也在不断开发适合青少年的博物馆课程。据馆长俞莉介绍,从2013年开馆至今,生肖邮票博物馆已开发包括自制生肖信封、十二生肖木刻年画工艺体验等体验课程27种。博物馆还通过讲座、科普互动等形式让未成年人以邮票为载体,了解中国传统生肖文化。


位于平江新城的苏式花窗博物馆是一家民营博物馆,看上去很小众,但却是全国首座苏式花窗博物馆。同时,这里也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该馆负责人蔡晓岚告诉记者,苏式花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有着天然的一致与融洽,建立苏式花窗博物馆的目的,一方面是学习、研究、传承、复制,让更多的当代人感受中国传统花窗、古典家具、古典建筑的优美与典雅,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更多的人分享苏州木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对于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出台的《意见》,蔡晓岚认为非常及时,特别是对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影响更加深远。


“博物馆的学习跟学校课堂上的学习是有区别的,它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不同的博物馆给孩子们呈现的深度、厚度、广度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能在博物馆接触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知识。”苏州教育博物馆副馆长陈丽告诉记者,博物馆学习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专题性的特征,孩子们从二维走向三维,让扁平化的学习变成“我”在现场的立体式学习,他们的五官都被调动了起来,记忆也更加深刻。相信随着《意见》的出台,会有更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关阅读:南大苏州校区最新效果图来了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又将新增一所幼儿园


小编温馨提醒:微信搜索并关注姑苏网,对话框回复学校即可获得苏州学生这样上博物馆课程相关方面内容。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更多苏州资讯

姑苏网.jpg

推荐阅读》》苏州一元游园林活动


周末放假,不知道去哪儿玩吗?关注姑苏网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旅游,即可获得苏州最全游玩攻略!


广告热线:0512-65301757 传真:0512-65291836 投诉咨询:0512-65291521 法律顾问:江苏悦孚律师事务所 汪萌之律师 李晓燕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05031257号 经营性ICP证: 苏B2-20140130号 苏网文〔2023〕5276-226号
版权所有:苏州互联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24 gusu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 《姑苏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jubao@gusuwang.com 举报电话:(0512) 653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