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有哪些举措?

【导语】:姑苏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有哪些举措?

(一)优化整体布局

1.规范现有布局。对已经成立的姑苏区10个小学教育集团、直属各学段横向教育联盟进行规范管理,进一步优化集团的运行机制,确保现有的教育集团健康、稳定发展。

2.建立教育联盟。打破姑苏区行政区域内市属和区属办学体制壁垒,融通市直属中小学和姑苏区属学校资源,整体优化集团布局。推进直属初中教育集团、联盟的成立,开展小学和初中强校工程,推动九年一贯试点改革,探索形成适用于学生“过渡期”的教育新机制。

3.扩大集团规模。依据“十四五”期间姑苏区(含市直属)拟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其中,幼儿园3所,全为新建;小学8所,5所新建,原地改扩建3所;初中2所,1所新建,原地改扩建1所;高中1所,为新建)的动态形势,不断扩大教育集团规模,覆盖更多学校;吸纳新成员,适时成立新的教育集团。

(二)完善制度建设

4.完善集团章程。各集团(含教育联盟,下同)负责制定本集团章程,明晰各方的责、权、利。依据各教育集团的实际情况,搭建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共建共享平台,确保集团的组织运作和管理协调,促进集团内各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5.建立管理制度。集团建立“五个一”工作制度,即一个章程、一套管理制度、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一份学年工作计划、一个协同攻关项目方案,形成集团建设的核心愿景和路线图。同时,在集团运行与治理、课程共开与共建、教师交流与发展、课堂教学与教研、资源管理与共享、办学特色与成效、质量监测与评价等七个方面,细化落实要求。

(三)构建运行机制

6.建立扁平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集团组织管理体系,形成集体决策机制、权责共担机制和专业委员会咨询机制。根据姑苏区学校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通过构建“教育集团推动大学区”的运行机制,促进学区内学校均衡发展、个性化发展。推动市、区两级一体化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共同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建、数据共享,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信息化带动一体化”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7.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项目化管理是缩短管理长度,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径,从行政指令式的条线管理走向任务指向性的项目管理,可以实现从垂直管理向扁平管理、从管人向管事转变。各教育集团围绕德育、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确立项目管理主题,开展项目研究,推进集团管理文化的融合创新。

(四)盘活队伍资源

8.实行师资交流。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市区管、集团统、学校用”的教师管理机制。建立教师编制和岗位动态调整机制,鼓励集团内教师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集团内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交流,探索区域内学段间及高中校教师柔性交流机制。推进校长(园长)职级制改革,提升校长(园长)专业化水平。

9.完善激励政策。提档升级“姑苏教育人才计划”,研制青年人才引进激励等配套政策。打破学科带头人等学术称号终身制,建立骨干教师评、建、管、用四位一体的机制。探索全年不间断引才、单设教育系统定岗特选招聘通道、学科竞赛指导名师特聘等引才机制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人才向古城区集聚,打造姑苏教育集团人才新高地。

10.探索集群培养。完善集团内师资培训机制,形成区级培训、集团培训、校本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架构。通过集团内师徒结对、跨校教研、名师工作室及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等方式,盘活集团教师资源,使集团成为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孵化基地、骨干培育基地、新教师成长基地。组建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强化教师发展机构专业引领力。系统规划青年教师成长目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校本研修支持计划,精准化“送培进校”。加强融沪对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五)课程教学一体

11.实施课程共建。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集聚集团内各成员学校的课程资源,市、区两级共同建设具有集团特点和地域特色的“苏式课程”共开、共建、共享机制。开发学段衔接“桥梁”课程,包括《学科读本》《教学指南》《学法指导》《心理辅导》等课程,并挖掘“入学周”“入学月”“入学季”活动资源,拓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时空。

12.强化教学共研。建立完善校际教研机制,通过联合教研、科研团队建设,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围绕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项目协作攻关研究。充分发挥教学研训的集聚效应,探索“市区通联”的机制创新,建立“教科研融合建设基地”,进一步开展《教科研融合服务教育决策项目》《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苏式课堂”示范项目》《高层次骨干教师“孵化”项目》《学生阶段学养绿色达标升级项目》《衔接课程建设项目》《基层调研纵深化服务项目》等六大项目,不断推进区域教育资源保护和质量整体提升。

13.推进数据评价。协同推进教育大数据研究应用,基于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打造“姑苏资源”,突出诊断,强化改进,服务决策,以数据驱动教与学方式转变。积极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姑苏教育科研品质。

(六)人才协同培养

14.贯通人才培养。探索跨学段有机衔接,实施大学区辐射优先政策和幼、小、初、高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机制。打破姑苏区内教育市属和区属办学体制壁垒,融通市直属中小学和姑苏区属学校资源,实施“伟长项目”教学成果的小学阶段应用实验项目,促进姑苏区属公办小学与市直属初中无缝对接。开展“小学、初中强校”工程,建立小学、初中两级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严格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推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直接升入初中就读。探索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学生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形成特色人才成长绿色通道。

15.开展素质共育。坚持五育并举,深化协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培育苏式教育品牌,构建适应时代需求又具有姑苏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建立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平台,完善青少年科学教育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建设,以组织选拔参与青少年创新人才拔尖培养计划和相关学科类奥赛为抓手,形成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的团队优势,全力提升国家级和国际级赛事项目参与度。在苏州中学、苏州十中等与大学合作建立专项人才培养通道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

(七)抓实管理评价

16.优化常规管理。构建统一目标且兼顾不同成员校差异的新时代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实行集团校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建立生生互动、师师齐动和校际联动的动力机制,常态化开展教师互相听课和教学质量监测,充分调动集团内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17.建立评价机制。出台《姑苏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评估办法》,研制集团化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并完善集团考核评价制度,重点评估集团的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内容。注重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和特色评价相结合,引进第三方考核评估模式,推进捆绑式评价,提升以评估促发展的效益。

18.推广管理经验。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核心校总结提炼优秀管理经验和典型案例,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学校管理制度,辐射集团所有学校。成员校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吸纳和改进本校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推广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微信搜索并关注姑苏网,对话框回复教育,即可获得教育相关推荐内容。
广告热线:0512-65301757 传真:0512-65291836 投诉咨询:0512-65291521 法律顾问:江苏悦孚律师事务所 汪萌之律师 李晓燕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05031257号 经营性ICP证: 苏B2-20140130号 苏网文〔2023〕5276-226号
版权所有:苏州互联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24 gusu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 《姑苏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jubao@gusuwang.com 举报电话:(0512) 653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