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印记——中国木版年画特展
主办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
承办
苏州美术馆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
鸣谢
绵竹年画博物馆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
展期
2020年4月5日 - 6月20日
展馆
苏州美术馆4、5号展厅
地址
人民路2075号
开放时间
9:00-17:00,16:00后停止入馆
逢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门票
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春光明媚,苏州桃花坞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上海小校场年画,联袂举办展览。伴随众志成城的抗疫和长三角一体化、“开放再出发”的主旋律,为城市增添文化色彩。
年画最早是以门神形式出现的,汉代文献中已有门神画的记载。中国年画都与驱凶辟邪、祈福迎祥的主题密切相关,为百姓喜爱的事物或神话、历史故事、戏文、新闻。我们的先人希冀金鸡、神虎镇宅,希冀钟馗打鬼,希冀百福临门,希冀好事成双,希冀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今天我们又希冀年年有鱼(余)、国强民富,希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希冀六六大顺,理性地绘制城市生态、文化、经济与健康、安全的“双面绣”。
本次年画展是五彩缤纷的展示。中国传统年画的产地很多,2002至2011年由冯骥才先生担任总主编,编纂《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二十二卷,将产地分为大小两种,产地之大小,不仅根据历史规模和影响力,还要看现有的活态遗存状况。参加本次展览的五家,通常将苏州桃花坞与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杨家埠并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也有前三者加河北武强或河南朱仙镇的。而苏州桃花坞与上海小校场年画是一脉相传、此起彼伏的关系。笔者认为中国“四大年画”、“六大年画”、“八大年画”等称谓都是相对的,都是中华民间艺术瑰宝,各有千秋。
“年画吉祥”,疫情终将过去,“开放再出发”已在路上!
高福民于庚子年春
《姑苏阊门图》 题词:宝绘轩主人 清雍正十二年(1734)
墨版套色敷彩 110cm×56cm 苏州美术馆藏
《麒麟送子图》 清嘉庆 墨版套色敷彩
74.5cm×48.5cm 苏州美术馆藏
《琴棋书画之琴棋》 清嘉庆 墨版套色敷彩
72×47.5cm 苏州美术馆藏
《清鉴秋冬美境》 制造:永和号 题词:墨浪子 清康熙
墨版套色敷彩 102cm×57cm 苏州美术馆藏
杨柳青镇距离天津仅十余公里,历史上的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并称“南桃北柳”,名扬天下。《杨柳青镇志》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3)江南年画世家戴氏携画艺沿京杭大运河漕船北上,至杨柳青经营木刻年画。清代中期为全盛阶段,全镇及镇南三十六村“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最有名的年画作坊如“齐德隆”、“戴廉增”、“忠兴”等字号,在北京前门外等处开设分店。作品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细腻文雅,端庄大方,承继了宋、元绘画传统,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洋洋的独特风格。题材极广,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神码等,新中国诞生后又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的新年画。
《东吴招亲》 61cmx103cm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提供
《藕香榭吃螃蟹》 62cmx100cm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提供
《十不闲》 58cmx103cm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提供
绵竹市离成都不远,因其“地滨绵水,多竹,故名”(《华阳国志·蜀志》)。《绵竹县志》曰:“竹人素善纸竹之利,制为桃符,画作五彩神荼郁垒。”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称。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即彩绘年画,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具有浓郁的古蜀文化特色,其彩绘的色彩鲜艳明快,线条古拙流畅。有一种俗称“填水脚”的门神杂画,是近年关时艺人忙中抽闲之作,寥寥数笔大写意,生动传神。绵竹年画馆是最早的专业馆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毁,苏州在援建时,于四川著名旅游景点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帮助重建了中国年画村包括绵竹年画博物馆,两地结下了深厚情谊。
《金玉满堂》 贾君 59cm×72cm 2016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博物馆提供
《舞狮》 李悦 89cm×85cm 2018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博物馆提供
杨家埠位于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是一个村。木版年画始于明代洪武年间,清代前期品种增加,祈福迎祥题材扩大,到清代中叶成为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大多反映农村生活,以及农民盼丰收、享太平的真诚质朴情感和希冀幸福的愿望,看似土气,却“土”出了农民的气质和风采,形成了强烈而又和谐的独特艺术风格。代表作有《男十忙》、《女十忙》、《五子门神》和新年画《儿童得鱼》等。现杨家埠是个特色产业村,誉为“世界风筝之都”。它有全国最大的风筝厂,同时还有传统年画作坊百余家,风筝作坊七十余家,靠年画起家,风筝、旅游添翼,文旅融合发展。
《大过新年》 杨家埠年画 清版
32.5cmx44cm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绣花女》 杨家埠年画
41.5cmx31cm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镇宅神虎》 杨家埠年画 万盛店 清版
33cmx23cm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东征攻陷苏州前后,桃花坞年画业主和艺人为避战乱,纷纷迁沪,落户上海城隍庙西小校场。“飞云阁”、“吴文艺斋”、“沈文雅”、“赵一大”、“筠香斋”等最负盛名。由此,上海小校场年画异军突起。上海是中国近代崛起的大都市,年画不甘寂寞,由盛而衰达半个世纪之多,后来被西洋石印技法传入和月份牌年画取而代之。影响较大的画家:《点石斋画报》主绘吴友如,苏州人,以绘制世俗生活、新闻时事而著称;上海宝山人钱慧安,晚年曾应天津杨柳青之邀绘制年画,作品有浓厚的文人情趣;吴友如的同门师弟周慕桥,署名“古吴梦蕉”,既绘小校场,又绘桃花坞,许多作品流传至今。
《冠带流传》 古吴梦蕉 28.5cmx45cm 民国
小校场年画 苏州美术馆藏
《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 陈同盛刻印 47×29cm 民国
小校场年画 苏州美术馆藏
《新刻苏州虎丘山景致灯船图》 上洋文仪斋 31×51cm 民国
小校场年画 苏州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