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普通面膜更有效?当心“医美面膜”陷阱!

【导语】:“医美”、“械字号”面膜真的有用吗?一起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解析。

近几年

各种“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等

不断走红网络

成为大众流行的护肤用品

那么,这些所谓的

“医美”、“械字号”面膜真的有用吗



“医美面膜”的叫法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

案例一:“90后”女孩小李第一次使用“医美面膜”是在2014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做了激光治疗后,医生给她开了一款胶原蛋白敷料,其用法和外观与普通面膜类似,但价格高出好几倍。2018年前后,她发现这款敷料开始在网上爆红,并被冠以“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的名号。


案例二:黑龙江女孩奇奇在朋友圈看到微商推荐购买了“医美面膜”。奇奇说,那些贴着“祛痘、淡化痘印”标签的“医美面膜”,自己使用之后感觉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一款“医美面膜”反而会刺激痘痘产生。此外,这些面膜承诺的“美白、抗皱”功效,用完后更是“几乎没有效果”。


据西南医院皮肤科医生陈奇权介绍,医用敷料主要用于激光、刷酸等对皮肤有一定刺激和损伤的临床操作术后皮肤屏障修复,其功效主要是特定情形下的镇静、舒缓、角质层水合保湿,并不能治疗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医生石蕾认为,市面上的所谓“械字号面膜”,有些宣传过度了,“医美面膜”的叫法并不是专业名词,而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1月就指出,所谓的“医美面膜”实为医用敷料,按照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产品不能以“面膜”为名称,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


专家指出,医用敷料成分简单,主要作用为修复皮肤屏障,并没有其他功效,管理规范医用敷料市场迫在眉睫。如何促进行业自律,有效约束电商平台,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是相关各方面临的共同课题。

那么“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
到底是药品还是化妆品呢?


据悉,标注了“械字号”的医美面膜或只是医用敷料的一种。


医用敷料的解释为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持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依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为外科敷料,分为可吸收敷料和不可吸收敷料两种。第二种为接触性创面敷料,分为急性创面敷料和慢性创面敷料。第三种则是包扎固定敷料。

而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传语,不得含有扩大使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而标注“妆字号”的医美面膜实则不能对外宣称是医学护肤品,只是按照化妆品管理的面膜产品。




普法课堂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其标示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等内容。化妆品宣称“医学护肤品”“药妆”等,属于明示或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属违法宣传行为。


    而对于“医美面膜”是否“介于药和护肤品之间”,2019年1月,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中明确指出,在国家法规层面不存在“药妆品”概念,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


    2020年6月16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公布。这是化妆品行业基本法时隔30年后首次迭代,明确提出化妆品广告不得明示或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承担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管理责任。

对此大家在消费过程中
要警惕面膜消费陷阱!
应正确认识医用敷料功效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审慎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
不盲从,不跟风!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普法网、新华网、南方周末

苏州普法(etongshuofa)综合整理发布


小编温馨提醒:微信搜索并关注姑苏网,对话框回复面膜即可获得有关面膜的最新话题、消息。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获取更多苏州资讯

姑苏网.jpg



广告热线:0512-65301757 传真:0512-65291836 投诉咨询:0512-65291521 法律顾问:江苏悦孚律师事务所 汪萌之律师 李晓燕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05031257号 经营性ICP证: 苏B2-20140130号 苏网文〔2023〕5276-226号
版权所有:苏州互联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24 gusu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 《姑苏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jubao@gusuwang.com 举报电话:(0512) 653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