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毒”出现蔓延苗头 苏州抗疫开启“心”战场

【导语】:“心病毒”出现蔓延苗头 苏州抗疫开启“心”战场

引力播

  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医生在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每过一小时自己量一遍体温,两次测量结果出现0.1℃的变化,即心慌、胸闷、头皮发麻;

  每天洗手无数次,肥皂洗过再用洗手液洗,洗手液洗过再喷酒精,最终导致手指浮肿变形;

  出门戴十层口罩,再用垃圾袋、雨衣、发帽等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这些,是最近流传的一些段子。段子虽然是虚构的,但反映了一个事实:新冠肺炎引发的各种情绪、心理问题,出现蔓延的苗头。

  苏州的心理卫生工作者们正联手阻击“心病毒”,全面启动抗疫“心战场”。

  部分市民被疫情“绑架”

  1月23日,武汉封城。

  同一天,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苏州市广济医院)启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热线,专家志愿者心理援助云平台同步上线。

  截至目前,该热线和云平台已经为市民提供了近900次心理援助。

  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吴正言医生告诉记者,现实状况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对公众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胁——

  一名年轻姑娘,前段时间和父母一起出国旅游,旅游过程中,一家人轻松愉快。可回到苏州后,面对铺天盖地的有关疫情的各种消息,这个姑娘深深陷入恐慌,觉得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定要去医院做核酸检测。偶尔一两声咳嗽,也会把她吓得半死,自己量体温,体温计显示她的体温正常,于是,她怀疑体温计不准,又出去买了新体温计,新体温计还是显示她的体温正常,可她还是不信;还有一位求助者反映,自己所在的企业即将复工,上班后,我会“不会被感染?”这个问题他越想越怕,于是准备辞职……

  “一部分市民被疫情‘绑架’了。”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杜向东说。

  杜向东表示,面对疫情,每个正常人都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比如一定程度的焦虑、紧张等等,“适当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能够促使我们做好自我防护,但过度的反应,就是心理健康问题了。”

引力播

  社工赵满屏,正在给居家隔离观察居民配送生活物资。 湖东社工委供图

  一线“战疫者”心力交瘁

  赵满屏,苏州工业园区湖东星公元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一部办公室座机、一部个人手机、一部网格工作手机,现在,这三个电话中只要有一个响起,赵满屏就会头皮一炸。

  2月5日,苏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分布信息发布,“苏州工业园区星公元名邸”名列其中。

  小区业主群里立即炸锅,赵满屏和她的社工团队陷入舆论漩涡。

  顶着巨大的压力,赵满屏和她的小伙伴们在战疫一线拼命。但赵满屏说,这些天来,她几乎天天会从睡梦中惊醒;白天在工作时,会突然间脑子里“嗡”的一声,然后短时间一片空白,她只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继续干活。

  目前,一线社工的常规工作时间为“朝八晚八”,而实际工作时长远远超过12小时。赵满屏现在住在居委会办公室里——前几天,因为压力太大,她在开车回家时差点出事故,于是,她干脆不回去了。

  “前两天,我80岁的老父亲接连打了8个电话都联系不到我,后来,我老公专门到社区来看我,”赵满屏说,这时,她才想起,自己也有父母、有爱人、有孩子。

  湖东社区党工委副书记、社工委主任朱利萍说,目前,她的手机成了一线社工们的减压“热线”,受了委屈,可以找她诉苦发泄,“我们已经联系到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为社工们做心理辅导。”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社工,医护人员、警务人员、物业人员等一线“战疫”群体,都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抗疫“心”战队集结出击

  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各地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护及相关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者、易感人群及大众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

  2月3日,苏州市全面启动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苏州市疾控中心、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吴江区精神康复院、张家港市精神卫生中心、太仓市精神卫生中心、昆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高新区人民医院、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指导中心、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市心理健康协会等单位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和心理学专家们,组成危机干预专家组。

  苏州市的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象分为四种人群——

  第一级人群: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工作人员等;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医疗、疾控、公安、运输等重点条线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据悉,心理救援重点从第一级人群开始,根据需求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吴正言介绍,目前,全市已集结了近400名心理“战疫”者,他们正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心理干预工作。

  “心药”处方简单易行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抗击疫情,人人都是战士,你在家不是隔离而是战斗。”现在的问题是,“战士”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对于普通人而言,该如何做好自我心理“防疫”?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园区月亮湾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汪平说,广大市民朋友应该按照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做好自我防护,对于病毒和疫情,无需过分关注。

  杜向东则建议,“宅”在家里的人们,要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尽可能恢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该干啥干啥。”杜向东说,可以趁这个时候,做一些以前自己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练练书法、看看书、追追剧、锻炼身体等等。对于海量的有关疫情的信息,杜向东建议少关注负面信息,多吸收正能量。“出现心理危机时,一定要迅速寻求帮助。”杜向东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广告热线:0512-65301757 传真:0512-65291836 投诉咨询:0512-65291521 法律顾问:江苏悦孚律师事务所 汪萌之律师 李晓燕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05031257号 经营性ICP证: 苏B2-20140130号 苏网文〔2023〕5276-226号
版权所有:苏州互联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24 gusu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 《姑苏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jubao@gusuwang.com 举报电话:(0512) 653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