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有性格,苏州会是什么样的呢?

【导语】:如果城市有性格,苏州会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城市也不例外。如果把苏州比做人,那她会是什么性格呢?

在小编看来,这座城市好似时而高调时而低调,她是古韵今风的交融,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苏州,高可于东方之门俯瞰金鸡湖美景,低可浪迹石路流连于突然发现的美食摊旁,苏州是一座综合性的包容城市。


生活总是需要一些无用之事来装点的,苏州人大概是最懂得这个道理的。


图片


在苏州,你可以挑一个午后,一壶碧螺春配着苏式茶点,找一处静谧的园子随意坐上一下午,池塘边、树荫下、亭台楼阁中,无论落座在哪里,总能感受到与平日不同的心境。


再带上一本好书,在温柔的秋色中躲进书里渐行渐远。平日里紧紧盯着的时钟似乎突然就不再行走,时间就这样变得宽容温和了起来。

图片


苏州的时光好像和别地不太一样,总是温柔而缓慢的。少了脚下生风的妇人,尽是静默的步履。


她以一种独特的魔力,叫你愿意用大把的时光去凝视两片树叶之间纹理的不同细细欣赏眼前门窗中的框景;心里默默度量着园林中的每一处造景的不可或缺。


图片


等到天色渐渐昏暗,明黄的日光逐渐换成皎洁的月光,暮色叫醒了在这里沉浸一下午的游人,一天悠然的好时光将近结尾,方觉大梦初醒。


原来,苏州的一切,都透露着苏州骨子里的细腻与精致,这便是苏州的韵味所在。


图片

苏州人对于面食有着特殊的情怀,光是浇头就有518种,包你吃一年不重样。


图片


如果跟人提到吃面,大都会想到北方以面食为主,刀削面、油泼面、烩面,花样百出。但和苏式面相比起来,北方的面食还是过于单调了。在苏州吃面,总是能吃出一番苏州特有的精致来。


苏式汤面重点在于面汤和浇头,汤不可能不鲜,浇头不可能不丰富。在苏州吃面,你一定要掌握这一套行话,汤分宽紧,葱和大蒜可以重青或免青,再讲究一点的,浇头要选过桥。


图片


漫步于苏州的大街小巷,除了小桥流水、各式园林,街头巷尾最多的应该就是一间间点缀在路边上的面馆了。踩着每日的晨光去吃第一碗头汤面,成了苏州人骨子里的生活哲学。


除了对于面相的讲究与执念,苏州人对于吃面时的吃相也大有讲究。


图片


等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和浇头端上来,苏州人从来不是立马大口吃面、大口喝汤,而是永远以一副气定神闲、不紧不慢的样子端坐着,首先轻轻吹一吹面上氤氲冒出的热气,然后拿起小勺轻轻舀起一小口面汤,慢慢品尝头汤的鲜美。


随后用筷子拌松码的整整齐齐的面条,将面条与面条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再尝一尝面条的软硬是否可以。浇头一般直接当菜吃,卤汁倒入面汤中也别有一番风味。


没有人一股脑儿的吸溜着吃,苏州人永远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节奏。


图片

提起苏州,小桥流水、吴侬软语、江南水乡……似乎一切和温润软糯有关的描述都能用在这座城市上,一点都不违和。苏州人给人的印象也公认是温文尔雅,细里细气,不具攻击性的,一口软绵绵的苏州话似乎是每个苏州人的标配。


这样温润软糯的苏州人,也是极爱好糯米的。一块块苏式点心,温柔地撑起了苏州人一年四季的甜蜜。


图片


像这样正值秋高气爽的日子,一份荷花开尽之时的桂花糖藕,是每个苏州人关于秋天的记忆里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脆嫩多汁的莲藕拥有着像花瓣一样散开的孔隙,苏州人钟爱的糯米从此有了好的去处。香甜的桂花熬成酱汁,生糯米灌进清甜爽口的莲藕,这道独具秋意的美食就这样圆了苏州人嗜糯米的心。



桂花赤豆糊圆子又是另一份独得苏州人几十年钟爱的美食。一份热乎的赤豆糊圆子,既有赤豆的软糯清甜,又有糯米圆子的Q弹细腻,各种口感在舌尖碰撞,好似陷入了甜蜜的漩涡,关于童年的记忆就在这一瞬间全部涌上心头。


图片


洁白晶莹,糯软润湿的猪油糕在外地人听起来好像有些黑暗,但对老苏州人来说,这都是满满当当的儿时回忆


轻轻咬上一口,嘴边就沾上一圈油,油而不腻的猪油膏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图片

老城的生命有长有短,但人的记忆却是永恒存在的。


一栋古老的建筑,一棵长了许久的古树,一份带着故事的美食,都有可能是老城记忆里的一个重要元素。


图片


接连着临顿路与平江路的钮家巷,也是那众多的承载着老城记忆的元素之一。


与临顿路、平江路的游人如织不同,历史留给钮家巷的是繁华逝去,无数的故事沉淀于此,在这里随意走上一番,便是对一段历史的回溯。


状元宰相潘世恩的故居仍然屹立于巷口,古旧书店也从来少不了绝版的好书,若你多一些时间,来这里淘上一个下午,一定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图片


苏州的老城区很旧很旧,旧到你一眼看去,可能会有些失落。略显陈旧的小巷从外观上就展示了它的底蕴深厚。这些掩埋在历史洪流中的幸存者,凭借着残留的印记,为你细细讲述苏州的故事。


这些闹中取静的巷子,永远都是长长的、窄窄的,巷子的上空永远都有错落伸出的晾衣杆。因江南多雨的天气,走在小巷里,一抬头永远都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图片


巷子外面是繁华的闹市,巷子里面是最真实的生活空间,旧时的姑苏仿佛随着这些巷陌与市井逐渐浮现。


在如今这个千城一面的时代,苏州把古城区风貌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在老城区中,最高的点永远是北寺塔,临水而居的房屋仍能为你还原宋代的那块《平江图》碑刻。


在小编眼里,苏州是一座有韵味的城市,让你可以慢得了时光去欣赏这座城市;她的涵养给了你欣赏的理由;她的软糯与精致,大概是从心底里可以打动你的样子。


微信搜索并关注姑苏网,对话框回复姑苏网,即可获得姑苏网相关推荐内容。
广告热线:0512-65301757 传真:0512-65291836 投诉咨询:0512-65291521 法律顾问:江苏悦孚律师事务所 汪萌之律师 李晓燕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05031257号 经营性ICP证: 苏B2-20140130号 苏网文〔2023〕5276-226号
版权所有:苏州互联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24 gusu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 《姑苏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jubao@gusuwang.com 举报电话:(0512) 653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