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苏州的世外桃源!

【导语】:桃花坞,苏州的世外桃源!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说到桃花坞,苏州人定然是不陌生的。


据记载,“桃花坞”这名字最早见于唐朝诗人杜荀鹤所作《阊门泛槎》中的“桃坞论今昔”而唐伯虎在《桃花庵歌》中的描述的潇洒生活,更是让这里染上了闲适的诗意。


现在的人知道桃花坞大多是因为唐伯虎与木刻年画。但对苏州人来说,桃花坞还是儿时的记忆,是市井的生活,是老苏州的生活百态。



NO.1

桃花坞大街上

住着满满苏州市井气


据说以前桃花坞里住的都是大户人家。据说是因为苏城有钱人都喜欢住西北角,迷信西北角可以聚财。


小编在午后时分来到了这里。桃花坞大街上来往行人较少,虽然不复旧时繁华但也十分闲适。大街两侧开满了零零碎碎的小店,五金店、杂货铺、水果店,承载着这里居民的衣食住行。




越往小巷深处走,生活气息就越浓。斑驳的墙面映衬着岁月的印记,房檐矮矮的,门面也小小的,看上去都有些年头了。


一方烟杂店撑起了居民的日常需求,雷打不动开张的点心铺每天准时香飘满街。在巷子里长大的孩子应该比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更懂苏州,因为被抱在父母臂弯里时,就见识到了苏州最朴实的烟火气。



再往大街里面走,便可以看到桃花河了。


鼎盛时期的桃花河西北种满了桃树,每至春天来临,桃花繁盛,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客。现在的桃花河已没有了往日的景象了,刚清完淤的河流缓缓流淌,岁月沉淀后的沉静感油然而生。



NO.2

桃花坞木刻年画

细腻的姑苏宝藏

说起桃花坞,不得不说说久负盛名的木刻年画。清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进入鼎盛时期。最兴盛时从山塘街到阊门足有两百多家画铺,数百名画工和印刷工匠的努力,使桃花坞画年产量达到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饱含着水乡姑苏的温婉柔情。祈福迎祥、驱凶避邪、时事风俗、戏曲故事......大户人家喜好风雅、饱读诗书,对年画取材很是讲究。




本想在桃花坞当代艺术馆一睹年画的风采,可惜小编那天去的时候,桃花坞当代艺术馆已经关闭了。



现在桃花坞的街道两侧,很少能看到年画铺。虽然当年的鼎盛已不复存在,但这些工艺细腻、风格清新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还能以艺术品的形式保存下来,也是一份姑苏的记忆啊。



NO.3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坞中历史文化痕迹众多,唐寅祠的大名你一定听说过。



唐寅科举失意后便想寄情于生活,他用卖画和借来的钱修建了这个亭阁,栽种自己喜欢的桃树,取名为“桃花庵”, 并自称是“桃花庵主”。


之后他长期定居于姑苏城这个桃花庵里,《桃花庵歌》也就是在此时诞生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也许桃花坞中悠闲岁月彻底抚慰了他官场的起起落落吧。



因为还在整修的关系,唐寅祠已不能随便进入了,但是只要看到桃花坞里还有这么一栋建筑伫立着,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下去。



NO.4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

重拾老苏州的文化记忆


曾经繁荣的桃花坞如今归于安静未必是件坏事,但桃花坞中沉淀下的文化记忆可不能因此低调下去。



为让大家重新关注桃花坞,目前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正在按计划火热改造中,虽然暂未对外开放,但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的设计感已让小编心动不已。



小编去桃花坞时,很多建筑都正在修建改造过程中,虽不能见到桃花坞最完美的样子,但小桥流水中真实的淡雅与素静也已让人心满意足。




几百年来,桃花坞的青石板上踏过不少名人,也诞生出不少艺术。


如今的桃花坞似乎逐渐失去了盛名,但曾在桃花坞居住过的苏州人都是最幸福的——小店、老巷、旧童年,每每想起都会感慨一句:在桃花坞大街上走街串巷的日子,真是令人怀念啊。


桃花坞文化历史片区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定会迎来一大批打卡观赏的人们。那么在此之前,对桃花坞有着独特情感的你,要不要再去那里走一遭呢?


姑苏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微信搜索并关注姑苏网,对话框回复桃花坞,即可获得桃花坞相关推荐内容。
广告热线:0512-65301757 传真:0512-65291836 投诉咨询:0512-65291521 法律顾问:江苏悦孚律师事务所 汪萌之律师 李晓燕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05031257号 经营性ICP证: 苏B2-20140130号 苏网文〔2023〕5276-226号
版权所有:苏州互联印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24 gusu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 《姑苏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jubao@gusuwang.com 举报电话:(0512) 653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