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街巷盘点——马大箓巷
马大箓巷是苏州城区中西部的一条街巷,位于中街路东侧。
地理位置
马大箓巷位于花驳岸北面,东起王天井巷,西出中街路。
地名典故
原作马大录巷,卢熊《苏州府志》等均作马大录巷,民国《吴县志》并注;"(在)高师巷南。"《姑苏图》、《苏州城厢图》均标马大录巷,《吴县图》、《苏州图》均标马大箓巷。王謇疑马大录或指宋代马光祖,本巷与之有关。
该处南宋时期是马光祖居住地。马光祖曾官居浙西安抚史,苏州正是治所,后来马官至同知枢密院,可谓朝廷重臣。马任浙西安抚史(相当于副省级)时,江南一带闹灾荒,民无食粮,一时群情汹汹,偏偏当时荣王府内囤积了大量粮食。这个荣王是宋理宗(南宋第五代皇帝)赵盷(原名赵与莒)的亲弟弟赵与芮,权势熏天。马光祖为了救灾,就亲自上王府陈说利害关系,说服荣王放粮救灾。马光祖不仅关心百姓生计,也多以礼待士,因此在民间口碑极好,后人就把他家所在的巷取名马大录巷,以示纪念。马是姓氏,而大录,是总录、统领、统管的意思(汉代时大录还是光禄卿的别称)。因此大录虽不是指具体官职,但显然是一种尊称(也有传说,巷内曾住过一位有名的道士,他姓马名大录,故名。但是此说未见诸文字,只是一些人口耳相传而已)
街巷现状
长241米,宽2.5米,原为弹石路面,后为水泥小六角道板,现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
古迹遗存
本巷内多深宅大院,9~11号为周宅,12号邱宅,14号原为牙刷公所,16号原为医师朱蕴良家,37号季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