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工人的内心潜台词是什么?当然是期待国庆长假!
然而小长假的出行,离不开
“预约已满?”
“前方道路拥堵?”
“人人人人人?”
苏州近期又出现了一大波文旅新地标,今日君整理了9个可以完美避开人流的打卡地,漫步苏州,翻开文艺闲适的城市另一面,你的打卡清单该更新啦!
☆另附往期整理的链接:
十余组雕塑作品、包含具象写实、影像装置、互动游戏等,几乎涵括了当代雕塑的各个门类…...
创作手法及表现方式也是不拘一格,将给观众带来丰富而多层次的观展体验。


作品在色彩上遥相呼应,题材上迥然不同,既独立又整体。观者可以随意穿梭,没有刻意引导的动线但是每条线路都可以成立。作品间的联系或在内容上形成过渡、递进,或在表现形式上有契合之处。
有南艺术馆位于苏州古城区潮流新地标竹辉环宇荟内。艺术馆空间充满东方之美,名字取自曹操《有南篇》一句体古诗“南山有大石”。看见、感知、触动,一如艺术,是直指心灵的感染与相逢。
进入有南艺术馆,就进入了一个可以潜沉的空间,开启了一段发现之旅,红叶环绕的“卷轴入画”,引领你走进去拥抱艺术。
在有南艺术馆,将会举办各式各样的艺术展,灵动光影、线条建筑、装置艺术、声光电、设计及美术、雕塑、舞台演出……拥抱艺术的多种形式,赋予苏州这座城市更多的艺术内容。
来逛展,怎么可能少了咖啡?有南艺术馆内,有「南咖啡」,当艺术遇上咖啡,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目前在展出的有《生生·互动雕塑艺术联展》《记忆姑苏—于翔摄影展》,不妨趁着国庆,去一探究竟!
空间的灵感诞生于安德烈纪德 André Gide 的窄门,设计师通过门为纽带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建立了一条艺术公共空间主轴,实现不同功能、不同尺度的现状建筑进行连接与对话。
从主要展馆的入口开始,窄门映像出现在人们眼帘,简约纯白的大面积柔光门面中间是一道细窄狭长的门庭,隐隐窥探的入口连接内部和外部的某种隐秘的探索。
目前展出的是《绽放BLOSSOM》,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后疫情时期,横跨80后至00后的14位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作者,作品中混杂着他们自身的焦虑/渴望/困惑/癫狂/幻想/反思/质疑/希望。
阳澄湖畔绿荫掩映,嘉德·宥爱艺术中心的白色外墙以艺术家大卫·歌诗坦的艺术创作为装饰,别有意趣。
在景观设计中特意加入了中国古典文学元素,赋予环境更多的诗学意境。试图通过艺术联接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目前展出的是《塞尚·四季》沉浸式光影展,以“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的四季人生为主题,通过数字技术尝试还原19世纪的南法普罗旺斯风情。不容错过哦~
阳澄湖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以手工艺为切入点,以国际艺术品、苏州非遗和相城非遗展示、交流为主要功能。
划分为日出而作、匠心体悟、“作”享其成、与谁同坐、廿八匠展览、WU’S空间、美美与共、日落而坐等空间,致力于打造具有示范效益的国际艺术主题网红打卡地。
28项“匠艺”单元类别,涵盖多项非遗技艺和当代工艺,展示相城非遗文化。
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完整地展示了大闸蟹的成长过程和阳澄湖地区悠久的养蟹历史。
迈入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那刻,你会发现门厅就是一个“蟹笼”——一个用竹编、竹篾、藤条编织成的自然、生态、新奇的螃蟹世界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进入馆内,无数条动感数控水帘自上而下,结合水雾投影到艺术大闸蟹装置,四周和顶部多维展现了阳澄湖从清晨到黑夜,渔灯点点、月影朦胧的自然景象。
文化馆还营造出一个艺术、动态、多彩的蟹体验空间,参观者可以随着蟹群一起在蟹笼中漂浮、攀爬、停驻。
馆内还设置了蟹农、小船、渔网、仿真的大闸蟹、蟹簖等,真实还原了渔民们辛勤劳作,捕捉水产的繁忙景象。
除了馆内,外墙采用了与渔家蓑衣颜色相似的暖黄色披叠铝板,与阳澄湖风光自然融合。
每当夜幕降临,建筑外墙散发出明亮的光芒,宛如阳澄湖畔一颗煜煜明珠。吃完大闸蟹,不妨去看看它的历史,是个打卡好去处哦~
整个展陈设计从宏观定位出发,通过序厅、渊源、书目、流派、传播、乡土、关怀、宝物、发展等九个主题篇章的陈列。
充分展示江南文化、评弹历史渊源、评弹书目、评弹名家风采、黄埭评弹发展等内容,融入现代多媒体手段,打造全新的评弹视听体验空间。
目前,黄埭评弹博物馆藏有作者手稿、出版专著、杂志期刊、唱片磁带、服装道具、证件奖章、胶卷照片、广告海报等八类630余件藏品。
其中评话名家潘伯英所用百年竹衫、王少泉弹词《三笑》手抄本、《光裕社一百五十年纪念册》、1977年苏州评弹团定制演出服装等都非常珍贵,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江南第一书码头”盛景再现!你了解苏州的评弹文化吗?来这里逛逛吧~
苏州是孙武的第二故乡,是孙武建功立业之地,是孙武归隐终老之地,也是《孙子兵法》的面世之地。
孙子兵法博物馆座落于《孙子兵法》诞生地、苏州“吴中第一山”——穹窿山,现占地3方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系全国首家《孙子兵法》主题博物馆。
主要分为“兵学泰斗、横空出世”“拜将统兵、战功卓著”“兵学圣典、博大精深”“兵学哲理、魅力永存”等四大展区。
以孙武的光辉一生为脉络,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生动展示《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和现实经典战役,彰显其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馆内还收藏有青铜器、器皿、陶钵等古代、现当代艺术品300余件,《孙子兵法》相关古籍文献150余册,专题书籍3400余种。
孙子兵法博物馆的开馆,将成为孙子兵法的研究高地和孙武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为苏州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苏州草鞋山遗址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遗址面积达40.2万平方米,首期建成的遗址公园核心展示区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
集合了“行走在遗址间”草鞋山遗址保护主题展、考古现场展示、古水稻田场景复原、科技考古工作站等功能空间。
草鞋山遗址历经十余次考古发掘,截至2021年,共发现新石器时期墓葬239座,水稻田遗迹115块及多处房址,出土各类文物1200余件。
这里有最完整的文化序列、中华第一玉琮、最早发现有人工灌溉系统的古水稻田、最早的葛纺织品实物……
展厅中展示了草鞋山遗址文化层的模拟装置,文化层堆积厚达11米,共10个层级,分属不同的文化时期,从下往上依次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连续叠压,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三叠层”。
不想国庆人挤人,那就跟家人一起走进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一起寻味远古的稻米花香,探寻“江南文化”的源头~